三國故事最早源於西晉史家陳壽所著《三國志》,以嚴謹的史實筆法記錄魏、蜀、吳三國興亡;至清代毛宗崗對《三國演義》進行潤色與評點,使人物更具人性光彩,情節更富戲劇張力,奠定了三國文化的文學基礎。從此,「仁」、「智」、「義」、「忠」等價值觀深植東亞各地,成為共同的文化記憶。在這浩瀚的英雄群像中,以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首的「五虎將」尤為人所景仰。其中,關羽更被尊為「武聖」,不僅在中國廣受祭祀,於日本、韓國與越南亦有供奉廟宇,其忠義象徵超越時空,成為東亞倫理與信仰的重要象徵。
隨著時代推進,三國題材透過不同媒介不斷再生。日本的《橫山光輝三國志》漫畫、電玩《真・三國無雙》,讓玩家親身體驗沙場征戰的豪情;香港的《火鳳燎原》、臺灣的《鄭問之三國系列》則融合歷史與現代美學,吸引年輕世代關注歷史文化。在韓國,三國題材同樣受到廣泛喜愛,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蒼天航路》,最初由韓國作家李學仁擔任原作,日本漫畫家王欣太負責作畫,但在李學仁於1998年因病去世後,則由王欣太接手獨立完成。《蒼天航路》的特別之處,即是以曹操作為主角,劇情方面也常引用《三國志》原文,然作者於歷史的空白之處大書特書,創造出在韓國社會脈絡下獨特的三國視野。此外,韓國部分地區更建有以三國為主題的觀光景點,例如京畿道的「關雲長紀念館」與慶尚北道的「三國文化村」,重現蜀漢戰場與古代兵器展示,成為韓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近年來,三國題材更因數位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再度掀起熱潮。從早期的《三國志》策略模擬遊戲到線上對戰型電玩,玩家可親身化身諸葛亮或曹操,體驗智略與權謀的對決。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場文化傳播的延續,使三國精神在數位時代中依然熠熠生輝。
胡老師的演講,從歷史、文學、藝術與流行文化多面向出發,解析三國題材如何跨越語言與地域,成為東亞共同的文化符號。與會學生皆表示,透過此次活動,能更多地了解三國故事如何從陳壽《三國志》的史實記錄,到毛宗崗《三國演義》的文學敘事,再到現代漫畫、動畫與電玩三國的多元表現,見證古智今用的文化創意活水生生不息,文學與史學的傳承也才能連綿不絕如縷,同學們也對歷史文獻的解讀與詮釋,得到更專業、更深度的啟發。(2024/10/16)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