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歷史教學融入生成式AI 培育未來跨域人才

  • 2025-04-10
  • history網站管理員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的「台灣顯影:圖像、歷史與紀錄」課程於114320日與410日假雲起樓210電腦教室舉辦兩場生成式AI專題講座,聚焦人工智慧於歷史影像重製與多媒體創作之應用,邀請現任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資訊管理科沈孟祥主任擔任主講,講座主題分別為「重建記憶:AI在歷史照片重製中的應用」及「素材到影片:AI影音創作」。活動不僅強化學生數位工具的操作能力,更結合科技與人文,引領學生跨領域應用,拓展歷史研究的多元可能性,為未來歷史研究與科技應用的結合注入嶄新的視角。
沈孟祥教授,大學就讀中文系,後來跨足資訊領域,畢業於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沈老師在AI技術與數位內容製作領域具備深厚實務經驗,此次計畫講座內容涵蓋歷史照片修復、影像編輯與影音製作等多元應用面向,課程設計兼顧理論架構與實作操作,循序引導學生掌握生成式AI工具之操作流程與創作思維,幫助學生在實作中深化理解,提升其數位素養與實作技能,促進未來數位運用在人文研究上創新動能。
歷史學系鍾佳伶老師表示,傳統的歷史研究多以文字為主,這門課程則是讓學生藉由影像來認識台灣歷史。透過AI技術重現甚至編輯歷史影像,培養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詮釋與影像結合的跨領域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研究具象化。
參與同學心得分享:「透過這堂講座,使我更了解老照片如何透過AI變得更好,像是變成彩色或者把解析度提高,更能生成一篇故事或者歌曲,未來在課程或作業的製作上,能有更多選擇,也學習到很多有趣、有用的網站,感謝講師的分享。」另一名學生也提到:「不僅學會了實作技巧,也體會到影像與歷史資料結合的創意可能性。整體活動內容充實,實用性高。」
也有許多學生紛紛表示,透過本次課程獲益良多,不僅接觸到多款AI數位工具,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學會了如影像解析度提升、黑白轉彩、無損修復、局部圖像替換、以及短影片製作等實用技術。這些工具與應用讓學生親身體會到AI在歷史影像修復與創作上的強大效能,不僅提升了對數位影像處理的理解,也激發了其對AI創作的興趣。整體而言,此講座為未來跨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本系列生成式AI講座圓滿落幕,不僅展現出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在數位人文教育上的積極推動與前瞻視野,也充分體現科技融入人文教學的實踐成果。未來,歷史學系將持續結合創新科技與人文精神,打造更具多元性與實用性的教學場域,引領學生在數位時代中拓展歷史學習與詮釋的新方向。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