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終身大事:胡適及其友人的婚姻人生——岑丞丕博士專題講座

  • 2025-10-16
  • history網站管理員
這是一張圖片

五四精神下的婚姻倫理再思考
本系於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下午13時10分至16時10分,於雲起樓111教室舉辦專題講座「終生大事──胡適及其友人的婚姻人生」。本次講座特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約聘助理、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助理教授岑丞丕博士主講,吸引眾多師生與聽眾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岑博士以深厚的史料功力與敘事張力,帶領聽眾回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現場,從「婚姻」這一看似私領域的議題切入,探討胡適、陳衡哲、趙元任、傅斯年、徐志摩與魯迅等人如何在「新文化」與「舊倫理」之間掙扎、抉擇與實踐。岑博士指出,五四運動除「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之外,也不能忽略被時人稱為「穆勒兒姑娘」(道德)的倫理革命;婚姻作為個人終身大事,更折射出社會文化的深層變遷。
在演講中,岑博士逐一分析六位五四知識人的婚姻歷程:胡適「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的矛盾婚姻,展現理性與感性的拉鋸;陳衡哲從不婚主義走向自由結婚,體現女性自主的曲折歷程;趙元任與楊步偉破除包辦婚姻、締結平等伴侶關係;傅斯年從〈萬惡之原〉反思傳統家庭制度的枷鎖;徐志摩追尋「唯一靈魂之伴侶」的理想愛情,卻以悲劇收場;魯迅則從「不知道愛情」到「可以愛」,以行動挑戰傳統的婚姻規範。這些生命故事,不僅反映個人情感與道德選擇,也構成了中國社會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一面鏡子。
歷史的溫度:從個人生命史看文化轉型
岑博士強調,研究五四知識人的婚姻人生,不是為了窺探私情,而是理解他們如何在愛情、責任與社會理想間尋找平衡。透過這些「終身大事」,我們得以觀察思想啟蒙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也看見現代中國倫理觀念的生成與重構。講座最後,岑博士鼓勵同學從歷史人物的抉擇中反思自身時代的婚姻與價值觀,將歷史學視為理解「人如何生活」的一門學問。
本場講座由教育部114高教深耕計畫經費補助,活動圓滿成功,與會師生皆表示獲益良多。透過岑丞丕博士細膩的史學視角與生動的案例分析,讓五四時期知識人的婚姻世界不再只是文學軼事,而成為理解現代中國文化轉折的重要窗口。

現場剪影

這是一張圖片
岑丞丕博士於雲起樓111教室講授。

這是一張圖片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學生專注聆聽(之一)。

這是一張圖片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學生專注聆聽(之二)。

這是一張圖片
岑博士以史料與文本分析帶出時代脈絡。

這是一張圖片
從胡適婚姻與愛情談五四時代的倫理選擇。

這是一張圖片
以徐志摩、魯迅等人的生命經驗連結文化轉型。

這是一張圖片
學生筆記與查核相關資料,現場學習氣氛濃厚。

這是一張圖片
講座總結:從個人生命史看見現代中國的多重面向。

如需媒體聯絡與資料授權,請洽佛光大學歷史學系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