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从灵感到论文:学术写作与研究之路 1126 9:1012:00

  • 2025-11-26
  • history网站管理员


本次活动邀请目前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
陈英杰教授,分享其丰富的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陈教授首先表示作为一名新加坡人,其实「国语」并非其母语,从小在家里讲的是广东话。「国语」是其自幼至长观看港台电视剧,从字幕中自学而来的,由此累积了对港台流行文化的知识,也拉近了与本次讲座台湾听众之间的距离。其次陈教授介绍他自新加坡国大大学部毕业之后,经过三年担任中学教师的经历,才回到母校攻读硕士学位,钻研明代的中琉关系,最后再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明清史。毕业后陈教授曾任职于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in the Netherlands),由此可说与陈怀宇教授的大作《从普林斯顿到莱顿: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主标题书名一样,人生经历有着同样的历程。

    简短自我介绍之后,陈教授随即进入正题,提醒大家当图书馆里的书架都已改成书桌,过往悠游于书海里的氛围不再,许多知识皆已电子化的时代,不但电子书夺走阅读的「触感」,数码化剥夺了「趣味探索」,关键词与搜索引擎也形成「霸权」,在此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寻找灵感?陈教授以自身发表过约50篇英文论文的实际经验出发,强调应透过个人思考、与他人进行讨论、从日常生活入手(就地取材)、大量阅读(文献综述),以及苏格拉底辩证法等途径,寻找自己独有的问题意识。除了对上述途径一一举出实例说明之外,陈教授最后也强调,「好的论文即是完成的论文」,写作尽力而为即可,切莫完美主义作祟。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讲座除了历史学系的同学之外,陈尚懋教授亦带领公事系的学生前来参加,同学们对于讲者的东南亚研究及背景纷纷感到好奇,讲座在听众们的诸多提问中圆满结束。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