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睿智且从容,身衰心意坚——谈晚年馀英时先生的思想、学术及生活

  • 2025-10-07
  • history网站管理员
   114107日由星云大师数码人文研究发展中心及佛光大学历史学系合办学术讲座,迎接过去曾于历史研究所创设初期担任客座教授、甫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退休的邵东方教授到校访问。本次活动乃是透过赵涵㨗校长的盛情邀约,邵教授在东华大学朱嘉雯院长协助下受邀前来,本系师生及校外来宾近百人到场聆听讲座,济济一堂。
     讲座由历史学系朱浩毅主任主持,首先请赵涵㨗校长致词。校长除了表示热烈欢迎之意外,特别谦称本次演讲主题馀英时院士的学术地位,应该由在场的唐奖教育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同时也是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的名誉教授,为我们大家说明。陈振川执行长因而介绍馀英时先生作为第一届的唐奖汉学奖得主,如何以其毕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先后荣膺有「人文学科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奖(Kluge Prize),以及来自台湾的唐奖汉学奖,现场并播放当时由马英九总统亲自颁发奖项的影片。随后朱嘉雯院长亦分享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当年邵教授至本系担任客座教授,朱院长则为本校文学系初出茅庐的新进教师。邵教授提携后进不遗馀力,提示介绍了许多赴台后又移民美国的女性作家资料,令朱院长感念不已。
   邵教授的讲座从自己与星云大师的接触谈起,过去曾在美国史丹佛大学多次接待大师,对于大师事事好奇的态度历历在目。接着细说从头,道出馀英时先生许多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重要面向,如其母系原系出自桐城张氏,外祖父为清康熙朝重臣张廷玉之七世孙;馀先生的生日应为1930219日,坊间所谓122日乃将阴历误为阳历,又不谙馀氏纪念母难日之故。而本次讲座之所以从2008年谈起,实因该年10月讲者访问馀先生,事后出版《史学研究经验谈》一书,允为馀氏学思历程的重要记录。从2012年起,邵教授自史丹佛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一职转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原来也曾获得馀先生之力荐,从此因地利之便,与馀英时、陈淑平夫妇多有过从,由此对于馀先生的晚年生活有第一手的亲切观察与了解。
   除了强调馀先生晚年结集的英文着作之外,邵教授特别谈到馀先生如何持续关注现代西方学术发展等方面。整场讲座胜义纷呈,旁及其他史学大师如钱穆、杨联陞、何炳棣、许倬云、张灏等诸位先生,西方汉学大家如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倪德卫(David Nivison)、丁爱博(Albert Dien)等人。最后,邵教授以改自段玉裁的一副对联「千秋功业史学汉学,一代硕儒经师人师」,表彰馀英时先生之为人处世,加上讲者从小处着眼的无数细部观察,为我们重现了馀先生作为一个人活生生的音容面貌,也为本次讲座划下完美的句点。


这是一张图片
讲者邵东方教授

这是一张图片
佛光大学赵涵㨗校长致词

这是一张图片
赵涵㨗校长致赠纪念品给邵东方教授

这是一张图片
活动现场